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- 智游青浦 - 看景点

福泉山遗址
3A
福泉山遗址位于青浦区重固镇西侧,又名薛道山、覆船山,呈不规则的长方形。20世纪80年代,通过大规模的考古发掘,证明其主体是人工堆筑而成的高台墓地,发现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尤为珍贵,共出土玉器、石器、陶器等各类文物达2800余件,有象征神权的神人兽面纹玉琮、玉璧,象征王权的玉钺权杖和各类精美的玉质装饰品。 福泉山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,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、良渚文化与战国、汉代等时期遗存,它被誉为“东方的土建金字塔”、“古上海的历史年表”、“上海的发祥地”,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被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。
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
3A
上海崧泽遗址是上海最早有人类生存的地方,是上海远古文化的发源地,被称为“上海之源”。崧泽是上海最古老的一处原始社会遗址,发现于1957年,地处现在的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。从1961年起,上海对崧泽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,不断有新的发现。1977年,崧泽遗址被定为第一批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3年,国务院颁布崧泽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4年,崧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。博物馆主展厅由“发现崧泽遗址”、“走进崧泽社会”、“传承崧泽遗产”三部分组成,为我们集中展示了上海早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。
金泽古镇
3A
金泽古镇历史悠久,古称“白里”,始建于唐宋年间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,有“兴于宋,盛于元”之说,境内湖塘星罗棋布,河港纵横交叉,且盛产鱼米赛金,故得金泽之名。 金泽古镇拥有源远流长的桥庙文化,承载着“桥桥有庙,庙庙有桥”的独特文化景观,被誉为“江南第一桥乡”、“古桥梁博物馆”。至今镇上还保存着宋元明清所建的七座古桥梁,其中普济桥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、年代最早的单孔石拱桥。 自宋以来,古镇内寺庙迭建,至民国还有一观,二寺,三阁,四庵,十三庙建筑。除桥庙之外,还有延续至今的一年两次金泽庙会(农历三月廿八和九月初九),更衍生出民俗、饮食、演艺等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。
国家会展中心
其他
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地处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西部,以幸运草为造型,建筑布局中正致和,宣扬以人为本、和谐共享的理念,传递中国和平崛起、祈福世界安康的愿景,成为上海新的地标性建筑。 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,由展览场馆、商业广场、办公楼宇和洲际酒店四个部分构成。展览中心可展览面积达50万平方米,包括4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,能够全方位满足大中小型展会对展览面积的需求。 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曾承办中国国际汽车商品交易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会展,努力成为服务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、服务国家商务事业发展、服务上海市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重要平台。
青浦博物馆
其他
青浦博物馆创建于一九五八年十月,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,于2004年正式迁址至青浦区崧泽广场,由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邢同和设计。 建筑主体为五个相交的椭圆体,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,整座大楼因五个椭圆而分为五块区域。中间部分以大型石材浅浮雕《青龙赋》为主题背景,庄重典雅,是为观众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公共场地;东、南两翼是陈列区域,陈列面积达3600平方米,新馆以现代博物馆传播学的新理念为宗旨,采用声、光、电等高科技手段,将文物陈列与场景复原、精美资料图片、多媒体辅助等手段相结合,使观众能够轻松明了地认知青浦历史,解读古代上海;西、北两翼分别为办公、接待及临时展览区域。 新馆将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开放,为青浦区文化事业贡献一份力量。
青浦图书馆
其他
青浦图书馆始建于1959年12月,2007年迁入夏阳湖上由著名设计师马清运设计的浦阳阁。图书馆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,由两幢波浪型的建筑交错而成,外形整体呈波浪状向湖中心延伸,从图书馆主体建筑中部延伸出的“湖心长廊”将这座超大建筑与湖岸紧紧相连。 图书馆最富有特色的设计是约4000平方米的开放式楼顶花园,波浪型屋顶上遍布着绿色植物,与夏阳湖水景、环湖园林融为一体,与对岸的博物馆遥相呼应,双双成为青浦新城的标志性建筑。这座“水上图书馆”成为了目前上海地区最具特色、环境最优雅的图书馆。 图书馆内设有成人借阅室、少儿借阅室、亲子阅览室、参考阅览室、报告厅等,馆藏图书近40万册,报刊2000多种,还有大量的数字图书、电子期刊等。